你也许会问,为什么叫谁会是下一个千亿光伏公司?光伏这个行业曾经出现过千亿公司吗?其实,早在2006年,光伏行业就出现过两家千亿级别的公司,其中一家公司,叫无锡尚德,最高的市值1500亿人民币,也创造了2006年中国的首富,施正荣。
预计到2018年四季度,乐山、包头共计5万吨项目将投产,产能合计7万吨。预计到2019年公司产能将位居全球第一。
不过今年4月,保利协鑫发布公告宣布投资57亿在新疆投建年产能6万吨的多晶硅生产基地并预计到2020年,其拥有的多晶硅产能将达11.5万吨。这其中公司农牧业务实现营业收入 67.4亿,光伏业务营收42.4亿。此前通威集团董事局主席刘汉元称,通威要做就要做第一,专门生产电池片的企业,全球缺乏寡头,目前通威股份拥有5.4GW的产能,占全球市场7%、8%,明年底会形成10GW,成为全球最大的供应商。而通威股份在披露的公告中称,目前合肥太阳能已形成5.4GW的高效晶硅电池产能,在建4.3GW新增产能,本次拟建项目建成投产后,高效晶硅电池产能规模将达到30GW。20GW投产,通威电池产能或增两倍根据彭博新能源财经 2016 年专业太阳能电池厂商产能排名统计,合肥太阳能 2016 年电池产能排名第一。
不仅是电池片,通威在上游多晶硅领域的野心也是不可小觑。目前其子公司永祥股份多晶硅产能2万吨/年,今年上半年永祥多晶硅销量0.81万吨,同比增长40.04%,产能利用率超过110%;毛利率45.15%。商务部研究院国际市场研究所副所长白明告诉记者。
东南亚国家若想在经济上得到腾飞,需要较为开放、稳定、连续地吸引海外企业投资的政策,来拉动当地经济发展。中国光伏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光伏产品出口140亿美元,同比下降10.3%,其中对美国出口下滑尤其严重。据记者了解,印度太阳能资源十分丰富,在世界前20位经济体中平均日照量排名第一。在南亚新兴市场中,印度毫无疑问是最重要的一个。
比如南非政府近年来高度重视新能源的发展,明确提出到2030年实现新能源发电量占发电总量42%的目标。尤其是拉贾规坦邦有广袤的沙漠地带,常年日照充足,平均每年有250-300个晴天。
但是,由于美国对中国光伏产品进口审查日益严格,对中国光伏企业出口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印度本地的光伏制造业企业和人员技术、资金、设备等资源有限,需要国外企业大力投资,目前国内有实力的相关公司正在积极布局印度市场(包括但不限于电池片、组件、光伏玻璃和电站等上中下游)。同时,印度政府大力支持光伏业的发展。种种利好相加,让越南成为东南亚光伏市场中的重要一环。
在这样的形势下,中国光伏出口应该何去何从?江苏品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学勤对记者表示,目前国内主要光伏制造业厂商已经将目光瞄准亚非新兴市场,特别是印度、东南亚和非洲等缺电和基础设施严重落后的地区。中国在东南亚国家建设的几乎全部为高效流水线,相信当地政府一定会给予稳定、连续的支持政策。太阳能发电项目、输变电项目所占土地可减免土地和水域的使用费、租赁费。截至目前,印度光伏装机容量仅为10GW左右,而印度政府目标是到2022年累计装机量为100GW。
10月中旬,光伏行业协会秘书长王勃华也曾在行业发展研究会上提到过相同的看法,非洲已经是光伏产业投资的新热点。据《越南电力年报2017》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年底,越南年用电量约为1620亿千瓦时,其中绝大部分来自煤炭和天然气等不可再生能源,而来自包括太阳能在内的可再生能源的发电量仅占总发电量的0.32%。
而摩洛哥政府也已经制定了到2030年,可再生能源发电将占发电装机容量50%的目标。另外,今年4月17日,越南政府决定对构成光伏项目固定资产的进口货物免税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CPIA)称,还是在8月份,2017年上半年中国已安装完成太阳能总计24..4GW,创造了新的环比年记录,安装数值超过去年创纪录的9%。因此,根据官方数据,BNEF认为2017年中国安装总量可达54GW,2016年为34.5GW。据此,AECEA提高了2017预期。为与官方数据保持一致,BNEF根据其他预计值修订了最新分析数据。AECEA和CPIA预计2017年安装总量可达约50GW。2017年8月,根据独立太阳能行业咨询公司AECEA的消息,中国7月份安装了约10.52GW太阳能,已超过第十三个五年计划 (2016-2020) 设定的105GW的目标。
大家一致认为2017年全球太阳能光伏安装量约为100GW或更高。BNEF之前预计中国安装量可达约30GW。
然而,中国对于领跑者项目以及扶贫太阳能项目的大力支持意味着下半年的安装步伐仍会持续。近日,市场研究公司彭博新能源经济资讯(BNEF)效仿中国贸易机构的做法,大幅提高2017年中国太阳能安装预期。
预计到年底,中国会安装40GW至45GW太阳能电站全部产线改完、切片速度提高、单刀线耗降低、产品良率提高后,硅片成本会再大幅降低。
单多晶回到相同起跑线好似黑硅的孪生兄弟,多晶金刚线推广速度成为黑硅论坛上的热门议题。针对黑硅技术提效是否有瓶颈问题,苏州大学教授苏晓东认为,常规绒面反射率24%,湿法黑硅绒面反射率16-18%,以20%内光电效率计算,未来提升1.2-1.6%可能性很大。而多晶系列全线开足产能,以合理价格和高性价比满足了旺盛的市场需求。在短短的半天时间内,20余位业内顶尖专家、企业技术负责人就金刚线和黑硅技术分别作主旨报告,多晶性价比的大幅提升成为嘉宾讨论最多的话题。
已经改了80%,年底全改完。而且,阿特斯湿法黑硅组件有更好的弱光特性,更低的组件表面温度,更高的归一化发电量,王栩生说。
颜值问题将也不再是多晶组件的困扰,上海交通大学庄宇峰博士在报告中表示,湿法黑硅技术已经完全成熟,而且可在不同晶面上实现同样的微、纳米绒面,消除晶界,解决电池片的色差问题,基本实现外观单晶化,而且结合PERC工艺,电池性能进一步提升。2017年三季度末以来已经看到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全产业链出现需求急剧下滑,价格下调仍未见市场回暖。
随着多晶铸锭晶体硬质点的减少,金刚线强度的增加,单多晶切割将共同迈向细线化,钟建明在会上公布了岱勒新材金刚线细线化路线图:2017年单晶主流线径65m,多晶70m;2018年单晶60m,多晶65m,到2020年,单多晶均可以用50m的金刚线。金刚线切割相对于砂线切割,具有切割速度快、损耗低、环保等优点,作为国内金刚线生产领军企业,岱勒新材钟建明总监表示,单晶金刚线切片已经广泛应用,而今年体量更大的多晶金刚线推广速度远超预期。
阿特斯技术总监王栩生的报告显示,单晶拉棒的单位硅锭耗电约为75KWh/Kg,单炉月产能约3吨,而多晶铸锭的单位耗电约为12KWh/Kg,单炉月产能约9吨。金刚线一直被认为是单晶的杀手锏,2016年,单晶率先推广金刚线切割,市场份额增长。王栩生同时认为,黑硅技术能够与高效PERC技术高度匹配,经验证,黑硅+PERC可以提效1.2%-1.5%,实现1+1>2的效果。以往单晶全部使用金刚线切割也没有多大的需求量,现在多晶也转金刚线切割后,对金刚线的需求是巨量放大,预计2018年全行业多晶用金刚线切割占90%以上,主要是上半年才改完。
黑硅制绒之前,普及金刚线切割的多晶硅片已经降本0.5-0.8元/片,而且,黑硅制绒后的多晶硅片可以直接上电池线,替代了传统酸制绒环节。随着金刚线在多晶硅片领域的规模推广,切片端单晶成本优势不再。
按照当前的组件价格计算,黑硅组件有0.05元/瓦的增益,而成本只上升了0.02元/瓦左右。多晶性价比优势将再扩大,单多晶市场份额最终也将会由市场来决定,而不再是政策,王栩生说。
[导语]:随着第二批设计了单晶组件的领跑者项目无法并网而减少了需求,第三批领跑者计划项目技术指标不再特别照顾单晶。长晶环节差异是单晶、多晶产品成本差异的主要因素,而且拉棒工艺特征决定很难再降低电耗。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